影像資料庫影像創作分享台灣佛教期刊 台灣佛教史料庫其他專案關於我們下載區回首頁
寺院基本資料
寺名

德山岩


點擊下圖可瀏覽寺廟相簿。
英文寺名

De Shan Yan

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下崁庄和溪厝崁下
開創者 惠圓和尚
寺院別名 觀音廟
創建時間 清聖祖康熙五十九年(1720)
結束時間 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
寺院歷程
德山岩(1720-1778) 德山岩(1778-1833) 德山岩(1833-1942) 淨土宗德山岩寺(1942-2003) 德山寺(2003-2018)
基本資料提供 同參考來源
寺院簡介


     德山寺據傳始建於清雍正、乾隆年間,確實年代已不可考,當初是由當地七里里民集資興建,初稱「觀音廟」,以觀音菩薩為主供,目前寺境遺有乾隆三十年(1765)第二代住持妙成和尚之墓碑,可資佐證建寺之久遠。

     甲午(1895)戰敗台灣割日,寺宇因無人管理而漸荒廢,昭和四年(1929)地方信眾發心修復,至昭和七年始敦請達超法師(1907~1975)及玄清法師師(1904~1987)前來住持,德山寺的重與因得以進行。不過兩人在昭和十一年同赴日本淨土宗知恩院留學受戒,三年後回台,德山寺又陷入一片荒蕪之中。

     達超法師俗名洪彩鳳,1907年生於台北,二十二歲時禮中和圓通寺妙清法師出家,二十三歲(1930)與玄清法師一同受聘住持德山寺,二十九成赴日本京都淨土宗知恩院留學並受戒。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同屬日本淨土宗台北別院(今善導寺),在台北市政府接管之後指派達超法師接管。民國三十七年李子寬居士由上海來台,在曾景來居士的引薦之下,以台幣一千五百萬元購下善導寺,之後達超法師便回德山寺專心致力於該寺的重興工作。民國六十四年圓寂,世壽六十八歲。

     玄清法師俗名彭玉田,1904年生於新竹,十七歲禮苗栗大湖法雲寺(或說獅潭弘法院)弘宗法師出家,三十二歲與達超一同赴日知恩院留學,三十五歲回台重臨德山寺。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圓寂,享年八十三歲。

     日前德山寺的住持是慧文法師,俗名涂菊妹,苗栗公館鄉人氏,十九歲出家,民國四十五年受戒於台北五股觀音山凌雲禪寺。早年與玄清、達超在善導寺移交給李子寬居士後,一同為重建德山寺而努力。民國七十一年奉玄清法師之命接任德山寺住持。  

     德山寺又有稱為「竹山寺」,因閩南語「德」與「竹」發音相同。德山寺正式重建的工程是從民國四十七年正式開始新建大慈講堂,民國五十一年農曆十月重建大雄寶殿,歷時兩年,至民國五十三年農曆十月落成啟用。五十九年再增建極樂塔,民國六十九年配合竹山鎮公所拓寬寺前道路。

     早年落成的大殿寶殿前有一假山水池,慧文法師在民國七十九年前後再重修整建時拆除。新的兩道山門,一道般若門,一道寺前山門。般若門後是停車場,寺前山門上書「德山寺」字樣,落款年代是「庚午年」,山門題偈曰:

     德行明心嚴淨毘尼證覺道
     山光悅性敬稱聖號登蓮邦

     連接山門的圍牆也增築起來,左右兩邊形成長廊,頗富特色。

     大殿供奉觀音菩薩,「德山寺」匾額落款正是甲辰年(民國五十三年)三月,原達超、玄清兩師在當年所興建的大殿被後來慧文法師於民國七十九年整建時包容於新殿中。殿口有偈:

     德光被大地普渡眾生離苦海
     山門開覺路常教赤子上慈航

     德山寺又稱「德山岩」,達超、玄清師在昭和七年接任之後,昭和八年完成原址修建工作,這可從原「慈雲廣佈」匾上落款「昭和八年歲之癸酉春立」得知。

     德山寺日前是以出家女眾為主的修行道場,每月國曆第四週日有念佛共修,上午八點開始至下午四時止。德山寺另在竹山鎮市街上有創建於民國六十三年達超、玄清時期的培真幼稚園,及附屬道場明善寺一座。

     ◎德山寺志

     本寺現址位於竹山鎮西南郊,車店仔庄半山腰,遙對清水溪觸口山斷崖。考原址本位於下崁庄和溪厝崁下,乃清雍正年間,為開山租師惠圓和尚所創建,第二代為妙成和尚(圓寂於乾隆三十年),現存有惠圓祖師牌位與妙成和尚墓碑,奉於寺內。傳云戊戌大水,寺宇沖毀,曾移址於柯仔坑庄附近。至道光十三年(西元1833年),庄民於現址感應靈跡募款由習威、靜來二和尚遷建於此。甲午戰後,寺中一度荒廢,直至民國元年,曾由信徒修建,後由張車管理。至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年)再度重建,諸董事會議禮請玄清、達超二法師住持管理,由是正式成為女眾修行道場。

     玄、達二師接管後,可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逐步整拓寺境。民國四十四年,為引發眾生善恨,於殿前建半月型放生池,中設九龍吐水,遂有善信常行放生。民國四十七年,建大慈講堂,以為宣說佛法之處。民國五十一至五十三年,重修大殿,供奉丈二觀音菩薩聖像;並增建兩側寮房,正式將「德山岩」更名為「德山寺」。民國五十六年,建三層式方型塔,名曰「極樂殿」,供奉彌陀、地藏聖像,中為住眾百年安養之所。民國五十八年,建法師寮,供養藏經及法師靜修。民國六十年建鐘、鼓樓。民國六十四年,達超法師往生。六十八年玄清法師仍留任住持,管理人則移交徒弟慧明接任。民國六十九年,因參禮者漸多,故開闢新山路及停車輻地,於七十一年與般若新山門同時落成。七十二年閒,玄清法師因年邁力衰,住持山徒弟慧文接任;並為住眾日增,增建寮房一棟,上為念佛堂,作為共修、上課場所。  

     七十六年禮請果清法師教授戒律;秋後因原有放生池地層下陷,水源不足,遂決定填平而重新規劃,拓建殿前拜亭,是年冬玄清上人圓寂。七十七年開始結夏安居,朝向如法佛制學習。七十八年建設迴廊、中庭,即今日所具之規模也。八十一年為弘揚佛法,開辦星期佛學研習班,用導地方正信。自歷代祖師辛勤開山,復經玄、達二師重興至今,本寺終以純樸宗風傳承,不尚世功偉績,其可述者,唯老實修行而已。

--本文經著作人同意許可,僅可於台灣地區做非商業性之授權使用。
--資料來源: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八)南投地區》菩提長青出版社,1996年,p.201

參考來源 闞正宗(1996)。《台灣佛寺導遊(八)南投地區》。台北:菩提長青出版社。頁201。   2008.04.17
德山寺   2008.04.17
日華佛教文化交流協會發行(1989)。《台灣開教の步み》。頁045。   2010.02.03


GoogleMap(本功能支援路線規劃)  
本功能可讓您自由輸入想要的起始點,程式會計算從您輸入的起始點到這間寺院的路線規劃和所需時間。
使用方法為輸入起始點後再按下「開始規劃」即可。

歡迎提供寺院資料上傳
圖文若有侵權或有任何意見請通知

E-mail:da@dila.edu.tw

Copyright ©2009 DDBC-GIS
除另有 註明 , 網站之內容皆採用 Creative Commons 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