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編)
臺灣銀行 發行
西元 1958 年 10 月 出版
官制◇官秩◇列傳
臺灣府知府
頁一二八~九
蔣毓英:錦州人,官生。康熙二十三年任;二十八年,陞江南按察使(有傳)。
蔣允焄:貴州貴陽人,丁巳進士。乾隆二十八年八月任。
頁一六○
諸羅縣知縣
李鏞:正黃旗人,監生。康熙四十五年任。
頁一五○
鳳山縣知縣
宋永清:奉天正紅旗人(原籍山東萊陽),監生。康熙四十三年任;秩滿,陞直隸延慶府知府。
接詔◇迎春◇耕耤◇祭社稷◇救護◇鄉飲酒◇鄉約◇祠祀
頁三二八
天后廟:一在西定坊,即寧靖王故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將軍施琅改建為廟(有碑記)。雍正四年,御賜匾曰「神昭海表」。乾隆二年,敕封「護國庇民、弘仁普濟、福祐群生天后廟」。有香燈園二十一甲,在安定里,年得粟一百二十五石;諸邑令季麒光置,交廟僧掌收。乾隆三十年,知府蔣允焄重修,廟前另置官廳一座。一在水港尾、一在西郭外海邊礱米街、一在船廠、一在磚仔橋、一在鹿耳門、一在安平鎮渡口。
頁三二九
火神廟:在小南門外法華寺內。康熙四十七年,鳳山知縣宋永清建。乾隆三十年,知府蔣允焄重建(碑記載「藝文」)。
舉人◇鄉貢◇例貢◇武進士◇武舉◇列傳◇列女◇流寓
頁四九一~二
沈光文:字文開,號斯菴,浙之鄞縣人;文恭公一貫之族孫也。明副榜;由工部郎中晉太樸少卿,奉差廣東監軍。順治辛卯,自潮州航海至金門。總督李率泰聞其名,陰使以書幣招之;不赴。後將入泉州,舟過圍頭洋遇颶風,飄至臺;鄭成功以客禮見,不署其官。及後嗣,光文以賦寓諷,幾罹不測;乃變服為僧入山。旋於目加溜灣社教讀,以醫藥活人。及臺灣平,文開與姚制府有舊,將資遣回籍;姚死,竟不能歸,因家焉。所著有「臺灣賦」、「東海賦」、「檨賦」、「桐花芳草賦」、「草木雜記」。卒,葬於善化里東保。
頁四九二
李茂春:字正青;漳之龍溪縣人。登明末鄉薦,富著述。風神秀整,跣足岸幘,旁若無人。居於臺之永康里,題其茅亭曰「夢蝶處」。日誦佛經自娛,人稱「李菩薩」云。卒,葬新昌里。
草木◇鳥獸◇蟲魚
附考
頁六○二
三友花:土稱蕃茉莉,又稱蕃梔子,或稱葉上花。孫元衡有詩云:爭迎春色耐秋寒,開向人間歲月寬。嫩蕊澹湮籠木筆(蕊似木筆而小),細香清露滴金盤。繡成葉為紋巧(葉有紋如繡),蒂並叢花當友看(一枝必三、四朵、若相友云)。日日呼童階下掃,濃陰恰覆曲欄干。」(《稗海紀遊》)
頁六○二
曇花:一枝數十蕊。一蕊長七、八寸,花六出;外紫、內白,頗似蓮花。亦有白色者,摘置几案間,經時略不損壞,花蕊仍然開放;是一異種。葉叢生如帶,闊五寸許;傍生方筵著花,高五尺許,花色純紫。法華寺有數本,僧家言是西方小種。孫元衡有詩云:「一叢優缽曇花,移得西天小本來;日色煙光浮紫氣,凌空誰為築瑤臺?」(《使槎錄》)
頁六○三
曇花:夏開。張鷺洲詩云:「採自猊床象座前,紫雲一片映青蓮;優曇不是人間種,色相應歸忉利天。」(《瀛壖百詠》)
曇花:即優缽羅花;草本。種出西域,有紫、白二種。青葉業生,或一年數花、或數年不花。懸莖包裹,狀若荷蕊;中攢十八朵,每一日開一朵。梵剎多植之,取「十八羅漢」之義也。范浣浦侍御有詩云:「一莖數蕊盡叢生,粉暈檀心畫不成。靜態雪華堪比潔(其花六出),幽香蓮葉與同清(香似蓮)。已蠲穠艷消塵劫,應散諸天入梵聲。傳是西方來小種,淨因我亦未忘情。」(《臺海采風圖》)
頁六○六
刺桐:花色紅如火,環繞營署。春仲始花,一望無際,實為臺郡大觀,故稱刺桐城。孫元衡有詩云:「春色燒空白海涯,柳營繞遍到山家;崑崙霞吐千層艷,華嶽蓮開十丈花。」「百朵紅蕉簇一枝,偶然著葉也相宜;煙籠絳羽鸚哥舞(雲南稱鸚哥花),信是春城火樹奇。」(《赤嵌集》)
頁六○九
菩提果:俗名香果,花實青黃,味甘而香。
頁六一二
菩提果:係西域分種,實如枇杷,味甘而香(《臺灣志略》)。
頁六一三
檨:種自荷蘭。切片以啖,甘如蔗漿,而清芳遠之。沈文開「雜記」:「食畢棄核於地,當月即生。核中有子,或一粒、二粒豆之在筴。葉新抽,杪紅若丹楓;老則變綠。」(《諸羅縣志》)
檨:三種,香檨、木檨、肉檨。香檨差大味香,不可多得。所食者,木檨、肉檨;晒乾用糖拌蒸,亦可久藏。臺人多以鮮檨代蔬,用豆油或鹽同食。北路自半線以上,則絕無俟。「字釋」無「檨」字;色味似杏,或是番杏誤作檨。(《赤嵌筆談》)
園亭◇寺廟(廟列在祀典者,俱載「典禮」)◇墳墓◇災祥◇雜著◇叢談◇外島
臺灣縣
頁六四三
北園別館:在邑治北五里許。偽鄭為母董氏建。
夢蝶園:在邑治小南門外。舉人李茂春建。今為法華寺。
附考:
鄭氏北園,去郡治五、六里;從海視之,則直北矣,故名。園在平壤,無邱壑、亭臺曲折崚峻之致。丙寅,臺廈道周昌因其地,仍其茂林深竹結亭築室,為之記;且繪而圖之。季麒光顏曰「致徹」;有「秋夜遊北園記」。昌於道署後築小園,名「寓望」;蓋取左史「畺有寓望」之言。
麒光亦有記(《赤嵌筆談》)。
夢蝶園,在臺灣府治。漳人李茂春,明季舉人;遯跡來臺,搆茅亭於永康
里以居,名「夢蝶處」。今改為法華寺。張鷺洲詩云:「疏林一碧映清渠,物外翛然水竹居;指點昔年尋夢處,秋風蝴蝶自蘧蘧」(《瀛壩百詠》)。
李氏園近鯽魚潭,主人築小亭曰「聚星」。綠疇四繞,青嶂當窗。臺地官僚省耕,皆憩於此。張鷺洲詩云:「梧竹陰森護短垣,群峰飛落聚星園;海翁九十髮如鶴,門外水田秋稼繁」(《瀛壩百詠》)。
孫湘南有「法華寺左新搆草亭落成」詩:「綠野軒車得偶停,滄溟蹤跡幾浮萍。香飄古寺曇花見(寺有曇花一叢),秋到閒園蝶夢醒(寺本夢蝶園舊址)。自有醉翁能載酒,不妨喜雨更名亭。應芟惡竹斜添檻,收取岡山百丈青」(《赤嵌集》)。
又「重集夢蝶草亭」詩:「桄榔圍古槷,故境野情迷。繞檻寒流細,排雲碧筍齊。塵清花弄色,市遠鳥閒啼。曾作詩中畫,山僧問舊題。」(《赤嵌集》)。
臺灣縣
頁六四五
海會寺:即鄭氏北園也。康熙二十九年,臺廈道王效宗、總鎮王化行改建為寺;佛像莊嚴,寺宇寬敞。亦名開元寺。乾隆十五年,臺廈道書成修。寺田,在寺後洲仔莊五十甲,又寺前園六甲零、又檨園一所,為本寺香火。
竹溪寺:距邑治二里許。徑曲林幽,清溪環拱,竹木花果,頗稱勝概;顏其山門曰:「小西天寺」。寺田,在尖山莊一十二甲;年收租粟為香火。
黃蘗寺:在北門外。康熙二十七年,左營守備孟大志建。三十一年火;三十二年,僧募眾重建。四圍竹木花果甚多。
法華寺:即李茂春夢蝶處;後僧人鳩眾改建法華寺。康熙四十七年,鳳山知縣宋永清建前殿一座,祀火神;置鐘、鼓二樓。前後曠地,遍蒔花果。起茅亭於鼓樓之後,顏曰:「息機」;退食之暇,時憩息焉。乾隆二十九年、知府蔣允焄重建。殿宇巍峨,林木幽邃,備極勝概。寺田,在寺後荒埔一所約二甲餘,臺灣府蔣毓英給為香燈;又有園在港西里大湖莊一所,鳳山知縣宋永清置為香火。
彌陀寺:在東門內永康里。年久傾圮;康熙五十八年,僧一峰至自武彝募化重興。寺田,在鳳山縣嘉祥里阿嗹甲尾園一所,年收粟二十二石;又寺後園一坵,黃士甫、曾亨觀置為本寺香火。
諸羅縣
頁六四九
龍湖巖:在開化里赤山莊。偽官陳永華建(閩人謂寺為巖)。環巖幽邃,前有潭,名龍湖;中植荷花,左右列樹桃柳。青梅蒼檜,遠山浮空,宛入圖畫。
附考:
頁六五一~二
侍御張鷺洲「小西天」詩:「竹溪小寺遠塵鄄,青壁臨流薜荔懸;高望美人何處?漫憑東海說西天」(《瀛壩百詠》)。
又「龍湖巖」詩:「湖波鏡瑩寺門幽,面面晴巒空翠浮;寂歷輞川圖晝裡,柳煙花雨不勝愁」(《瀛壩百詠》)。
又海會寺詩:「歌罷蠻腔易梵腔,層樓煙際晚鐘撞;吟詩賭奕人稀到,閒煞孤寒白菊窗」。貢生文達「法華寺」詩:「鄉晨趨野寺,泉籟共幽清。法雨敲仙唄,疏煙濕磬聲;蟲吟物外想,蝶夢幻中生。頓覺無塵礙,道心處處明」。
生員王明標「法華寺」詩:「野寺鐘初起,香臺竹半遮。松陰堪繫馬,徑曲不容車。吠客穿籬犬,窺人隱樹鵝。老僧談妙諦,古佛坐蓮花。何處尋蝶夢?還來問法華。樓高雲未散,山靜日將斜。園木生佳果,齋廚煮素茶。徘徊憐景色,歸路繞煙霞」。
生員莊仕登「竹溪寺」詩:「返照入溪渚,長林樹欲曛。晚鐘催曉月,宿鳥度歸雲。遠近蟬聲亂,微茫野色分。初秋迎爽氣,徙倚有餘欣」。
頁六五九
〔康熙〕六十年春三月,大雨如注(山摧川溢,溪澗閼塞,田園沙壓。瀨口有大牛冒雨犇騰,下岸入水,過三鯤身登陸;由鎮城從大橋頭入海,向大港而出,小艇追之不及。此不知為鱷、為鯨、為水牛?蓋兆鴨母之亂云)。
夏五月,朱一貴倡亂,陷府治,總兵歐陽凱、副將許雲戰歿。總督覺羅滿保馳至廈門,檄水師提督施世驃進兵、南澳總兵藍廷珍統偏師援之。六月,施世驃、藍廷珍復臺灣,械朱一貴至京師磔之。秋八月十三日,大風壞民居,天盡赤。提督施世驃駐兵郡城,營房傾倒,港內船集皆擊碎,兵民多壓死。
初,狂民高永壽冒首傀儡山後有朱一貴者,謀為不軌;鞫為不實;杖逐回籍。五十九年十月朔,臺地大震,民間訛傳為兆。賊有杜君英者,粵人也;藉稱一貴在其家,招集徒眾。六十年四月十九日,豎旗岡山,奪塘軍器;臺鎮歐陽凱遣遊擊周應龍討之。賊搗陴頭,敗應龍軍於赤山;千總陳元戰死。二十七夜,攻陷南路,守將曲景龍被執遇害,把總林富戰,死守備馬定國自刎死。五月朔,賊擁眾攻府;安平協鎮許雲率遊擊游崇功、千總趙奇奉、林文煌等引兵來援力戰,俱死之,臺鎮歐陽凱及遊擊孫文元、守備胡忠義、千總子龍、林彥、石琳俱戰死。遊擊劉得紫、把總李茂吉被執;茂吉罵賊不屈,死之,府陷。是日,北路營亦陷,守將羅萬倉死之;其妾蔡氏自縊以殉。時三邑俱陷,惟北路上淡水都司陳策孤軍自保,阻遠。初四日,群賊立飼鴨者朱祖冒一貴稱義王,僭號永和元年。總督覺羅滿保十四日馳駐廈門,檄水師提督施世驃、南澳鎮藍廷珍赴澎湖討復。滿保悉心調度,發舟師萬七千人、戰船五百餘艘;適水漲丈餘,駢進鹿耳門,克復安平鎮:時六月十六日也。二十二日,與賊戰鯤身,賊卻。遊擊林秀等乘勝追入府治,次南較場;軍令嚴,無敢犯民秋毫者。郡民慶更生,爭擔粥挈漿以迎。越日,藍廷珍等至自西港,軍於萬壽亭。二十三日,提督施世驃行視郡中,慰民疾苦,遂軍於北較場。二十五詔到,諭賊就於撫。
二十八日,遣朱文等略北路。滿保又遣遊擊張駥會陳策於上淡水,兼程而下,夾攻一貴等。一貴窘竄溝尾,鄉民醉而縳之。閏月,獻俘軍門,諸黨亦漸次就擒;檻送京師,磔之。惟王忠未獲。八月十三夜,颶風大作,雨如注,火光閃閃燭天;發屋碎舟,營盤傾倒,官哨、商漁船俱覆,軍民溺死無算。賊餘黨黃輝、卓敬等復糾眾小岡山,捕獲斬之。臺灣平。
頁六六○
雍正元年夏四月,千總何勉獲逸賊王忠,伏誅。
辛丑之變,群賊俱已伏誅,惟王忠潛匿年餘未獲。巡臺御史吳達禮、黃叔璥奏請勒限緝拿,總督覺羅保以中營千總何勉竭力用命,專委搜緝。勉備歷險阻,訪知蹤跡;獲其親信羽翼,為內應。四月十四日夜,擒王忠於鳳山,解省正法。事聞,授何勉福州城守右軍守備,仍從優議敘;隨陞北路營參將,頒給世職,准襲兩世拖沙喇哈番。
頁六六一
〔雍正〕四年秋,水沙連社番骨宗等戕殺民命。總督高其倬遣臺灣道吳昌討之,尋擒賊正法。
水沙連,舊為輸餉熟番;朱逆亂後,遂不供賦。其番目骨宗等自恃山溪險阻,屢出殺入。迨雍正四年,復潛蹤出沒,恣殺無忌。九月,總督高其倬檄臺道吳昌祚到省,面詢情形,授以方略,委為總統,分路進攻,務獲首惡;以北路參將何勉副之.仍調淡水同知王汧協征。時巡察御史索琳亦帶親丁,會巡道斗六門酌議勦撫。巿月,勉等攀巖木,冒險深入,直抵水沙連北港之蛤仔難社,諸番震懾就撫。越數日,復入南港水裏湖,擒獲骨宗父子三人,搜出藏貯頭顱八十五顆。既復擒獲兇黨阿密氏麻著等二十餘番,亦搜出頭顱無數。皆押回軍前,解省伏誅。於是南、北港二十五社畢服,依舊輸課,水沙連平。
附考
頁六六九
陳參軍永華,字復甫;泉之同安人。父某科孝廉,以廣文殉國難。永華時年舞象,試冠軍,已補龍溪博士弟子員;因父喪,遂隨鄭成功居廈門。成功為儲賢館,延四方之士;永華與焉,未嘗受成功職也。其為人淵沖靜穆,語訥訥如不能出諸口;遇事果斷有識力,定計決疑瞭如指掌,不為群議所動。與人交,務盡忠款。居平燕處無惰容,布衣疏食,泊如也。成功常語子錦舍曰:「吾餘以佐汝,汝其師事之」。成功既沒,鄭經繼襲,以永華為參軍;慨然以身任事,知無不為、謀無不盡。經倚為重,知其貧,常以海舶遺之;謂商賈僦此,歲可得數千金。永華卻不受。強與,輒遭風敗;更與之,亦然。永華笑曰:「吾固知吾命窮,徒損他人資無益」。臺郡多蕪地,永華募人闢之,歲入穀數千石。比穫,悉以遺親舊;量其所需,或數十百石各有差。計己所存,足供終歲食而已。逮耿逆以閩叛,鄭經乘機率舟師攻襲閩、粵八郡,移駐泉州;使永華居守臺灣,國事無大小惟永華主之。永華轉粟餽餉五、六年,軍無乏絕。初,鄭氏為法尚嚴,多誅殺細過,永華一以寬持之;間有斬戮,悉出平允。民皆悅服,相率感化,路不拾遺者數歲。一日,命家人灑掃廳事,內設供具,扃閉甚嚴;日齋沐,具表入室拜禱,願以身代民命。或曰:「君秉國鈞,民之望也;今為此,實駭觀聽,其若民心何」?永華曰:「此吾所以為民也」;復嘆曰:「鄭之祚不永矣」!居無何,告其家人曰:「上帝命吾宰茲郡,將以明日往」。詰朝,端坐而逝。(《偽鄭逸事》)。
序◇記◇祭文
頁八一六~七
「重建火神廟碑記」,蔣允焄著:城南法華寺,舊夢蝶園址;郡名勝也。康熙四十七年,鳳邑令宋公永清前殿,祀熒星火神。余惟南方之傾,地勢之下,巽巳之間,火星所屬,見諸郭璞「爾雅」注。臺宅嵎夷,下窮南紀、次躔鶉尾,蓋祀典不可缺者,而堂廡隘陋弗稱。
余自癸未量移茲郡,鬱攸為災,循例展謁,討論舊典。夫古者司爟祭爟,季春出火、季秋納火;火政之修,與土穀之神並重。春秋時四國災,鄭子產為民請命,使郊人除於國北,禳火於元冥、回祿。蓋古者事神,即所以治民,幽明貫通一理;固不獨燧人氏修火之利,范金合土在後世,為所宜報已也。爰集匠氏,廓而新之;經始於甲申四月,越明年乙酉二月工竣,計費番鏹若干兩。法象莊嚴,簷牙高敞;即內殿浮屠焚修所為郡名勝,亦恢前緒,繚以垣牆、加以丹艧,俾改觀焉。繼自今崇祀有所、報享有時,妥靈揭虔,致其肸蠁;於以導迎善氣,孚佑下民,氣著昭明,民無坻伏,斯足答靈貺於無窮也已。
是役也,參其議者臺邑陶尹、贊其成者司馬徐公,均有勞焉;既礲石,例得並書。
頁九四三
北園別館
齊體物 著
冷月橫斜弔子規,當年黃幄爾徒為。梁塵尚逐梵音起,幡影猶疑舞袖垂。風雨有時聞響屧,草花何用長臙脂。是空是色渾閒事,止合登臨不合悲。
頁九四四
竹溪寺
宋永清 著
春來梅柳鬥芳菲,散步清溪到翠微。盤石水藤迷野徑,辭枝風葉擁禪扉;踏開覺路香生屐,振落天花色染衣。更上一層回首處,故山遙望寸心違。
頁九四六
彌陀寺
張湄 著
宦跡重溟外,遊情半日閒。妙香禪室靜,灌木鳥音蠻。種葉常書偈,留雲早掩關。稍聞烹水法,容我坐苔班。何必遠城郭,已空車馬塵。因心川共逝,觸指月如輪。客愧乘槎使,僧兼賣卜人。他時期再訪,幽夢或通津。
頁九五一
海會寺
錢琦 著
草莽英雄地,樓臺歌舞春。荒煙迷斷礎,淨業懺前因。潮長龍歸缽,亭空鳥喚人。自今依慧日,無復海揚塵。
頁九五四
彌陀寺
費應豫 著
馬首從東轉,禪扉一徑荒。柳陰垂古井,花氣近迴廊。擘荔頻傾碧,烹茶淺泛黃。山僧無俗韻,盡日檢醫方。
頁九八九
竹溪寺
張士箱 著
寺門高聳接林坰,砌下編籬作短屏;菜甲初舒頻染綠,筍鞭未劚尚留青。延賓摘果陳兼品,供佛拈花插滿旗。欲訪芳蹤同六逸,空餘溪水繞長庭。
竹溪寺
張大璋 著
金風初廌爽,流火伏陰來。雨過泉聲咽,山明樹色開。薜蘿隨綠水,楊柳拂蒼苔。千里難窮處,翳誰問釣臺?
冒雨邀友遊竹溪
黃瑞超 著
細雨廉纖步濕隄,招攜勝侶入梵西。礙林碧障千竿竹,遶剎清流一曲溪。滴瀝山泉珠液細,空濛樹色野雲低。鐘聲傍晚鏗餘韻,興盡歸來望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