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查詢的是「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及補編」資料庫,此專案是由法鼓佛教學院-圖書資訊館-數位典藏組製作。 2025 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 minguofojiaoqikan Project @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e-mail:da@ddbc.edu.tw your query term : paperAuthor=圓湛 取本次查詢結果: 共 18 筆 1. 『寄公尊者二十週年紀念二首』 叢刊資訊:MFQB , vol.28 , p.424 原書資訊:中國佛教會會報,no.31~42 , 未登錄日期 文章類別:專欄 , 附載 作者:圓湛 念性 2. 『遊戲三味:奉和明性法師四四初度原韻』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142 原書資訊:中流,no.1 , 1944-01-10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著)東初(編) 3. 『遊戲三味:三十初度自題小影』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142 原書資訊:中流,no.1 , 1944-01-10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著)東初(編) 4. 『遊戲三味:重來焦山教學有感』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142 原書資訊:中流,no.1 , 1944-01-10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著)東初(編) 5. 『遊戲三味:登焦山吸江樓』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142 原書資訊:中流,no.1 , 1944-01-10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著)東初(編) 6. 『遊戲三昧:曾谷法師遇險感賦五絕見示和韻慰之』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158 原書資訊:中流,no.2 , 1944-02-10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著)東初(編) 7. 『遊戲三昧:疊前韻轉贈慎然老和尚』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170 原書資訊:中流,no.3 , 1944-03-10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著)東初(編) 8. 『遊戲三昧:題安隱巖』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170 原書資訊:中流,no.3 , 1944-03-10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著)東初(編) 9. 『遊戲三昧:悼恆培同學』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170 原書資訊:中流,no.3 , 1944-03-10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著)東初(編) 10. 『遊戲三昧:秋遊招隱寺』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191 原書資訊:中流,no.4 , 1944-04-10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著)東初(編) 11. 『常州遊賞雜韻(凡十章)』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200 原書資訊:中流,no.5 , 1944-05-10 文章類別:傳記,散文,詩文 , 詩林 作者:圓湛 注解:內容:扁舟渡江、薄暮登浮玉山、武進車中、天甯寺巡禮、達摩閣聞欽峯老和尚話禪、養老院、聯歡會席上、清涼寺大樓、東坡洗硯池、玄妙觀;書本無類別,使用目錄類別38116 12. 『敬弔葦宗法師』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252~254 原書資訊:中流,no.8 , 1944-09-10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 13. 『次前韻悼葦宗上人』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260 原書資訊:中流,no.8 , 1944-09-10 文章類別:訃聞 , 輓詩 作者:圓湛 14. 『本院十年來之教育』 叢刊資訊:MFQB , vol.75 , p.273~281 原書資訊:中流,no.9~10 , 1945-03-15 文章類別: 作者:圓湛 15. 『竹林二七開弔各方挽聯錄此』 叢刊資訊:MFQB , vol.78 , p.354~355 原書資訊:靄亭法師紀念刊,no.1 , 1948-04-01 文章類別:訃聞 , 輓聯 作者:厚寬 妙懌 妙忻 妙悟 妙怡 妙性 妙恆 旨遠 恆遠 定遠 雪煩 東初 圓湛 焦山佛川學院 本亭 葦乘 孫鐸 茗山 觀音山 翟貽穀 孫導尼 孫鐘 16. 『冬日』 叢刊資訊:MFQ , vol.98 , p.72 原書資訊:佛教文藝,no.3 , 1944-02-01 文章類別:傳記,散文,詩文 , 感情之花 作者:圓湛 注解:書本無類別,使用目錄類別95110 17. 『題佛文藝並贈爽亭法師』 叢刊資訊:MFQ , vol.98 , p.72 原書資訊:佛教文藝,no.3 , 1944-02-01 文章類別:傳記,散文,詩文 , 感情之花 作者:圓湛 注解:書本無類別,使用目錄類別95111 18. 『進化的人生』 叢刊資訊:MFQ , vol.192 , p.275~277 原書資訊:海潮音,no.1 , 1936-01-15 文章類別: 作者:芝峯(講)圓湛(記)定勛(記) 注解:在中國佛學會閩南分會講133198